-
菏泽市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 山东产业政策网 次
-
根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改委、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海渔〔2016〕44号)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提质增效,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水产养殖业进入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新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5.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12.2万吨),渔业总产值实现21.77亿元(其中养殖产值12.6亿元)。优质水产品养殖比例逐年上升,产品质量安全,效益不断增加。
(一)宜渔荒洼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规模养殖基地逐步增多。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荒洼土地流转和水产开发利用。重点进行了黄河故道区、沿黄滩区和煤矿塌陷区三大区域的水产综合开发利用。曹县自2011年在黄河故道区实施水产综合开发以来,连续4年承担省财政农业发展资金优质鱼项目,开发荒洼土地1.6万亩,建成万亩水产养殖基地,进行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水产品养殖;东明县自2013年以来在沿黄滩区开挖标准池塘8000亩,进行南美白对虾和优质鱼类的养殖;郓城县2014—2016年在煤矿塌陷区建设标准池塘1800亩,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巨野县2012—2015年在龙煤矿区整理开发水面5000多亩,放养花白链、草鱼、鲤鱼等鱼类,发展休闲渔业。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二)水产养殖发展方式出现新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水产养殖由单一的池塘养殖,逐步向池塘养殖、大水面增殖放流、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综合种养生产、休闲渔业等方面多元化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得到积极推进,生产面积不断扩大。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持续进行,2014年以来持续在赵王河公园水面、浮龙湖水库、雷泽湖等大水面进行了鱼类的增殖放流,放养各种鱼类苗种800多万尾。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养殖捕捞比不断提高。养殖产业年吸纳专业从业人员以及带动兼业、临时务工人员共计11.5万人,渔民收入不断增加。
(三)产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水产品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水产养殖业由传统生产,向养殖、增殖、加工、流通和休闲渔业等多方面发展,使产业链条拉长,经济效益增加。由养殖“四大家鱼”(鲢鱼、鳙鱼、草鱼、青鱼)为主,逐步向养殖名优品种转化,尤其是黄河鲤鱼、优质鲫鱼、中华鳖(甲鱼)、南美白对虾、泥鳅等名优品种的养殖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并建成诸如巨野县海东甲鱼养殖场、曹县黄河故道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等多处大型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或园区。名优品种的养殖发展,促进了我市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养殖效益的增加。同时,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全市抽检养殖水产品样品120个,流通环节水产品样品66个,合格率达100 %。
(四)渔技推广工作多措并举,渔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在全市推广了微生物制剂使用、微孔增氧、浮性饲料投喂、鱼菜共养、中草药防治鱼病等多项渔业新技术。实施了渔业“阳光培训”、“新型渔民培训”工程。 “基层渔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市实现全覆盖,每年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160万元。同时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入户”活动,深入渔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技的推广,促进了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养殖产量、产品品质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五)休闲渔业较快发展,渔业文化等功能得到拓展。目前全市建成省级现代休闲渔业园区8个,市级休闲渔业园区12个,各类垂钓场所150余处,举办了系列垂钓赛事活动,2015年休闲渔业产值达到1.2亿元。同时依托定陶县仿山省级休闲渔业园区,组织挖掘整理范蠡养鱼的相关文化,建立了陶朱公渔业文化主题馆。休闲渔业已成为推进我市渔业发展、发挥渔业文化功能的特色产业。
二、我市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我市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渔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亟待提速。一、二、三产融合不足,养殖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水产品加工品种和方法单一,规模小,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养殖产业的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挖掘不足,带动渔(农)民增收能力较弱。
二是产业布局结构有待调整。目前我市设施养殖、综合种养生产、休闲渔业等产业类型仍处在起步阶段,进一步发展潜力较大。同时不同区域养殖模式、养殖品种有同质化趋势,区域特点有待突出。
三是养殖品种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我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虽然得到一定优化,但“四大家鱼”等传统品种养殖仍然占据较大比例,名优品种养殖的比例则相对较少。我市渔业品牌也较少,目前全市只有2家甲鱼产品注册了商标,而且由于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较低,所以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较小。
四是渔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市渔业生产仍以个体分散经营为主,渔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不强。渔业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提升乏力,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受到约束。同时优惠政策少,资金投入不足。
五是产业抗风险能力弱。渔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水产养殖保险尚未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针对水产养殖业的商业性保险刚刚起步,产业抵御极端天气、水产病害等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我市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指出:菏泽的农业优势不能丢,要继续巩固加强。要坚决扭住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后劲。这为我市农业包括渔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市是革命老区,同时又是比较贫困的地区,为促进菏泽的发展,中央和省不断加大对菏泽的支持力度,中原经济区规划深入实施,“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加快推进,支持菏泽发展的配套政策相继落实,使菏泽的发展机遇多重。省海洋与渔业厅不断加大对菏泽的支持力度,每年渔业项目资金支持达1000—2000万元。2014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荒洼土地开发发展规模高效渔业的意见》,决定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用于我市现代渔业建设。这为我市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并注入活力。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紧靠黄河,宜渔资源丰富。沿黄滩区、黄河故道区、煤矿塌陷区约有荒碱洼地面积30多万亩,尤其是随着煤矿区采煤的继续,煤矿塌陷地资源量将进一步增加,这为我市渔业开发利用,膨胀养殖规模,发展优质水产品养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市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适宜多种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我市还是我国著名水产品——黄河鲤鱼、黄河甲鱼的重要产地之一,这为我们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实施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市交通便利,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在我市交汇,六条国道贯穿全境,已通车的日东高速、日南高速、济菏高速与部分通车的德商高速以及规划中的枣菏、东新高速构成“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菏泽机场建设正在加快施工,京九高铁客运专用线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这有利于我们与外界进行技术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拓展国内市场和扩大水产品的销售。
三、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渔业资源为依托,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转方式调结构、优化布局、产品质量提升、生态健康养殖等为重点,大力实施渔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打造渔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全市渔业全面升级。
(二)推进原则
1.质量优先,提升生态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保护生态,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全面提升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生产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们食用安全与营养、健康。
2.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水产养殖业发展布局。依据我市宜渔资源分布状况,科学规划,确定各区发展定位,突出黄河故道区、沿黄滩区、煤矿塌陷区三大区域的水产养殖布局特色。
3.创新驱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进良种良法,研究和推广渔业新技术、新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优化传统产业。整合科技资源,搞好产学研结合,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我市渔业新的增长点。
4.需求导向,强化保障措施。以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配置水产养殖业生产要素,强化金融、保险、政策等保障措施。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市水产养殖业在提质增效方面有显著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布局初步形成,全市渔业稳步快速发展。
1.突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多重贡献
(1)经济贡献。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2)生态贡献。以水产养殖、增殖放流为主,构建起良好的水生生态系统。
(3)食品贡献。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不断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水产品的需求。
(4)民生贡献。加大渔业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有针对性实施以渔改碱、标准化池塘改造等工程,努力实现渔业脱贫。
2.建立水产养殖业发展新形态
(1)推动苗种繁育、健康增殖养殖、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水产养殖的“全产业链”;保护和改善水产养殖区生态环境,提升产品质量,努力实现“全生态链”;建设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渔业信息平台,主要渔区(场)建设物联网,努力实现渔业养殖“全信息链”。
(2)推行“生态、健康、循环、集约”养殖和渔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大宗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改进基础设施和设备,提升水产养殖生产的工程化装备水平。
(3)加大渔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构建菏泽市渔业科技创新高地。
四、实施路径
(一)合理利用资源环境条件,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根据我市宜渔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不同区域发展功能。黄河故道区、沿黄滩区,以荒洼地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建设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煤矿塌陷区,实施综合治理,以生态、休闲为主要特色,建设生态渔业、休闲渔业基地。大水面和部分城市水系,主要实施鱼类的增殖放流,以水养鱼,以鱼净水,同时积极促进城市近郊休闲垂钓基地或渔业公园建设。以全市规模养殖场区高标准池塘为主,建设大宗优质水产品健康高效养殖基地。以曹县、郓城县、东明县、鄄城县等县区大面积藕田为主,建设藕田经济水产品养殖基地,重点养殖泥鳅、小龙虾、甲鱼、鲤鱼、鲫鱼等经济水产品,增加经济效益。
(二)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途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由单纯的养殖生产向养殖、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渔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集聚,促进渔业的社会功能多元化。积极创建示范县(区)、示范园区、示范企业。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推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基地和特色品牌,积极建设休闲渔业公园。大力发展“物联网+”渔业新业态,促进渔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以“改进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为抓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用“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信息化”全面改造水产养殖业,进一步把产品结构调高调优,满足群众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培育推广新品种,发展壮大水产种业,加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发展,努力构建水产良种繁育供应体系。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品种,研发、推广配套养殖技术和模式,促进品种升级换代。力争到2020年全市水产良种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业品牌建设,在目前创建的“河中参”、“老鳖一”2个甲鱼品牌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渔业品牌的培育和创建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市渔业品牌达到4-5个。
(四)以加快构建新型渔业经营体系为支撑,调整优化水产养殖组织结构。以我市主导品种为重点,加快推进主要养殖品种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支持渔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兼并、重组、控股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的水产养殖骨干企业。积极推广“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的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领办渔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示范社、示范渔场创建活动。积极发展渔区合作经济,支持合作社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社,支持建立各种形式的渔业产业联盟、产业协会、行业协会等。
(五)强化渔业科技创新驱动,激发水产养殖提质增效的现代活力要素。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强渔业科技攻关,推动在生态健康养殖、节能减排、工厂化养殖、渔业病害防治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到2020年工厂化养殖面积要达到5万平方米。加大渔业名优品种和渔业新技术的推广能力。重点搞好黄河甲鱼、黄河鲤鱼、南美白对虾、优质鲫鱼、泥鳅、青鱼、斑点叉尾鮰、乌鳢、黄颡、黄鳝、罗非鱼、团头鲂、河蟹等经济水产品的养殖推广。同时进一步加大池塘立体养殖、藕田经济水产品养殖、鱼菜共养、浮性饲料投喂、微生物制剂使用、微孔增氧、中华鳖仿野生养殖、池塘底排污等渔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水产养殖主产区为重点,加大各区域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支持,加大高产示范区创建支持力度。加强水产养殖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推动渔业集约化发展水平。
(六)加强监管措施,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部《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从苗种到生产过程中的水质调控、饲料投喂、渔药使用,到运输、包装、销售,最后到餐桌等各个环节,严格监管把关,尤其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渔药、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并建立产品检测制度,以确保让广大群众吃到放心水产品。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性,把进一步调整优化渔业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水产工作的领导和调度,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加强渔业队伍建设,配强市县区水产部门领导班子,进一步充实水产技术专业队伍。继续实施好基层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提升队伍能力,提高服务效果,为我市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渔业发展良好环境。积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形成关心重视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不断研究新情况,适应新要求,解决新问题。要在2014年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荒洼土地开发发展规模高效渔业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有关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对荒洼土地资源进行流转承包搞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要加大对水产开发、水产良种引进,以及渔业新技术、新模式研究推广等资金支持力度。要加强与有关水产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力度。鼓励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形式参与到养殖企业中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领办水产养殖企业。要积极推进水产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技术、资金的扶持或参与到养殖企业提供劳务等方式,使贫困户实现脱贫。
(三)加大渔业投融资力度,推进渔业保险。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加大对渔业的投资。要以我市荒洼土地开发利用、名优品种养殖加工、休闲渔业建设等为主,搞好规划和项目的包装推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吸引外地资金、技术、能人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引领我市渔业的发展。要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推动多元化投融资,以解决我市渔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好渔民生产、名优品种引进、池塘改造建设等所需资金的贷款问题。尤其是涉农银行,要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金额、实行利率优惠、适当延长贷款时间等,以切实解决渔业生产所需资金贷款问题。要逐步建立由财政支持的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将渔业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支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等,以增强渔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水产养殖业现代管理体系,完善养殖权益保护,提高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扩大资源修复力度。全面推行健康养殖,加强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生产安全、水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执法力度,维护现代渔业发展秩序。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广大养殖群众提供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应重点搞好渔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工作。要加强渔(农)民培训,着力提搞渔(农)民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和生产技能。
(五)明确任务,加强目标考核。水产主管部门要根据省及我市关于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制定好全市渔业发展规划,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完善、充实、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
相关研究
-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 ·菏泽市“十一五”名牌发展规划
- ·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菏泽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
- ·菏泽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 ·菏泽市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菏泽市石油和煤炭化工基地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
- ·菏泽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 ·菏泽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 ·菏泽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
-
- 可信可靠:10年品牌,更信誉保证
- 一流专家:顶级才智,更专业规范
- 业务拓展:一站服务,更全面广泛
- 服务到位:专家对话,更直接及时
- 收费合理:相比价格,更超值划算
- 成功率高:上千案例,更贴近实用
我们能做什么
汇集山东各地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专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编写代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评估,节能评估,环境评价,商业计划书,投资价值分析风险评估报告,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等,协助企业立项报批,投资建厂,批地征地,上市融资。我们的承诺
订购方式
①电话订购
电话: 0531-88931929
15069190968
②邮件订购
邮件: laomu8@163.com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推荐机构